隱生之生—賽德克族自治於高等教育的實踐 - 靜宜學訊
跳到主要內容區

隱生之生—賽德克族自治於高等教育的實踐

圖3  賽德克族年祭前一晚的火占。攝 / 林淑雅
圖3 賽德克族年祭前一晚的火占。攝 / 林淑雅

 

維基百科這樣描述, 隱生(Cryptobiosis)或潛生(潛在的生命)是一種生命狀態,是緩步動物用以抵禦不良生存環境(如缺氧、低溫、極乾燥等)的策略。例如遇到乾旱時,隱生動物可以將身體水份大幅減少、身體萎縮、停止新陳代謝,但當環境好轉時,又可以再次復甦過來。

原住民族的自我決定權能以及語言文化生命,面臨嚴酷的社會、法制環境時,某個角度來看也像採取隱生的方式,深沈低伏地屏息,維繫著日後甦醒的生命能量。隱生的生命狀態,不僅是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展現調適能力,也是一種內在運作。當然,綜觀國內外原住民族運動歷程,大部分民族無懼外在環境嚴苛,於主流社會中竭力發聲、爭取理解、主張權利。不過,對外漫長的權利爭取過程中,民族內部如何持守自我決定尊嚴,而非單純等待原住民族自治法立法通過?民族內部如何延續語言文化命脈,在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出現時立即醒轉而上?這是隱生之「生」所寓。
2013年於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伊婉.貝林老師(賽德克族,時任靜宜大學通識課兼任教師)與大家談著,個別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無法從高等教育制度中受益,族人無法從高等教育或其他教育層級中系統性學習母體文化等問題。這些喟嘆轉化成行動共識:讓每一個民族自主決定適合自己的高等教育內容。

2015年賽德克族民族議會決議,同意與靜宜大學合作嘗試高等教育的創新工程。在民族議會總召集人瓦歷斯.貝林號召之下,伊婉.貝林立即籌組賽德克族教育委員會,核心成員為洪良全/Uya Pawan(Toda語群)、伊婉.貝林/Iwan Perin(Tgdaya語群)、詹素娥/Lituk Teymu(Truku語群),每個語群再各邀請3-4位成員,開始賽德克族文化傳承課程的密集討論。沒有錢就自掏腰包,沒有場地就遊牧於教會或誰家客廳,一次又一次商量著最具急迫性的文化領域、拜訪耆老與記錄、整理傳承課程主題。2018年靜宜大學獲得教育部核准通過設置「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下稱文化碩士班),2019年招收第一屆研究生,以賽德克族文化研究為課程核心,2021年下半年即將邁入第三屆。

文化碩士班入學口試委員,包括賽德克族三個語群代表,口試主要以賽德克族語進行問答。文化碩士班開設十門33學分賽德克族文化傳承課(另有研究方法與當代議題類課程),由耆老擔任授課教師,以全族語方式在賽德克族部落授課(圖1)。這些耆老透過賽德克族民族議會推薦,經外審以及校內各級教評會程序,由靜宜大學聘為技術級兼任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為了顧及研究生族語能力與耆老教授的落差,賽德克族教育委員會為每一門文化傳承課安排文化講師(圖2),由他們依實際狀況做必要的翻譯、提問、解釋,並協助耆老教授教學行政事務,重建賽德克族祖、父(母)、子(女)三代共學精神。每一門文化傳承課都兼具傳承、調查、研究、培力功能,全程影音記錄,並由文化講師、研究生、族語教師、文史工作者協力逐字譯寫。2022年預計出版賽德克族藤編、樂舞、狩獵、織布四門課第一冊全族語教材。賽德克族教育委員會近乎每個月召開會議,與耆老教授、文化講師討論課程狀況,也與靜宜大學對口商議文化碩士班各項制度事宜。

賽德克族在高等教育領域的自治承擔,捲動越來越多族人參與,潛在的連結日益增廣(例如族語Wiki、小教、中教、師資培育、教材研發),也鼓舞了其他民族。

賽德克族年祭中斷了數十年,近年族人透過田野調查漸次重塑。年祭前一晚的火占儀式中(圖3),耆老會將燃盡成炭的火種以灰掩埋,隔日清晨若能成功重新點燃,則示吉。這個原來也是賽德克族獵人狩獵前判斷吉凶的儀式,如今在當代族人文化復振的火塘中復燃。隱生之時、灰燼之中,Utux的意志未可知,賽德克族人正在示範。

 

Teymu Losi(簡阿守)耆老教授(右1)在他的個人獵場進行解說

圖1  Teymu Losi(簡阿守)耆老教授(右1)在他的個人獵場進行解說 。 
圖 / 靜宜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提供

 

 

 

指導賽德克族傳統疊瓦式唱法

圖2  Obing Nawi(郭蔡再妹)耆老教授(面對鏡頭右2)、Lubi Pihu(郭阿玉)文化講師(面對鏡頭右1)指導賽德克族傳統疊瓦式唱法。
圖 / 靜宜大學原住民族文化碩士學位學程提供

 

 

 

 

文 / 法律學系林淑雅老師
出版 / 2022年10月21日
出處 / 原住民文獻期刊第47期

[1] 引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隱生(最後瀏覽日:202175日)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