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世界找未來
接到外國來電或e-mail時,你有沒有能力處理?你的答案,決定了你的未來。
有家日商徵半導體工程師,月薪10萬,工作地點在台灣。由於需與日本工程師聯繫所以要用英文溝通;再者,老闆是日本人,也得有基本的日文會話能力。看到月薪每個人都睜大眼,看到外語就打退堂鼓,這是台灣職場的普遍現象。
台灣地稠人多,外資不來、公司少,走向國際是必然趨勢,要提升台灣學生的競爭力就必須培養國際接軌和國際移動的能力。例如,服務業要多看國外雜誌,瞭解最新的服務模式,依世界經濟趨勢來推斷台灣的經濟;高科技產業要多讀產業或專利報告,免得落入研發陷阱。
所謂「國際接軌」是指國際視野,要閱讀原文資料,知道自己在全球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是什麼,才能快速轉化成企業或是自身的能力;其次是英文書寫,即使不常跟外國人交談,也要具備處理英文信件的基礎,才能做好第一線的溝通。
而「國際移動力」是異地就業或創業的能力。百達化學的工程師需要到德國跟客戶討論精密化學的原料規格,然後帶回台灣生產;學資工的陳先生到馬來西亞創業,察覺整體環境並不適合IT產業,反而是橡膠產業才有發展空間,當下決定轉行並且用IT優勢自行研發管理系統。不管是外派到國外工作或是自行闖天下,專業加上國際能力都是贏得先機的重要關鍵。
國際移動要有冒險精神,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但國際接軌能力是基礎,同學及早發覺就能事先做好準備。況且,靜宜是由美國主顧修女會所創辦,有美國、西班牙等外籍神父、修女在校園任教,累積25年的國際化環境,正是推展國際教育的最好基礎,我們責無旁貸。
具備國際能力的專業人才比別人有更多的職業選擇,想為同學創造更多在世界生存的機會必須建立國際學習的概念,明白未來的工作機會不一定在台灣,要為全球挑戰而努力。
文 / 靜宜大學校長 唐傳義 採訪/鄭曉芬
出版 /《靜宜學訊》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