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跨國企業的全球競爭機會 - 靜宜學訊
跳到主要內容區

台灣跨國企業的全球競爭機會

ImgDesc

 

台灣因生產資源限制,大企業如台積電、鴻海、華碩等,為了不斷提升營業收益,追求企業永續經營,而選擇在不同國國家進行跨國生產與投資,而跨國生產與產品銷售已漸成為台灣企業全球化的潮流與趨勢。

根據聯合國統計,2017年跨國企業在全球的雇用員工已經超越八千萬人,所創造的經濟附加價值占全球的生產總值也超過12%。對大多數跨國企業而言,許多企業一開始也是純國內型企業,但為了因應市場上同業威脅並追求擴張機會,才逐漸將營運範圍擴展至海外來找尋利潤更高的市場以及成本較低的生產據點。

近20年來,台灣跨國企業在面對跨國經營的環境考驗,遠比純國內型企業更為複雜而多變,通常可歸類於經濟因素:如國內生產因素(土地與勞力)的成本高漲、出口產品受到他國的貿易保護政策、貿易管制、或其他新興工業國家削價競爭。然而,跨國企業相對來講也擁有比純國內型企業有較多獲利與競爭優勢機會。跨國企業可於已開發國家利用研發人才取得高階技術,於低度開發國家取得穩定原物料供給,或利用低價的勞工透過大量勞工生產降低成本等,提高跨國企業競爭力。

近年因應全球化的挑戰與市場競爭壓力下,研發創新已成為國際企業維持競爭力的探討議題。已開發國家歐、美、日等跨國企業,多將其研發投資分散至亞洲地區的中國大陸、印度、和新加坡等國為主,這些亞洲國家挾其優勢吸引眾多跨國企業至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另外,跨國企業也積極與國際研發網路結合,提升企業創新優勢。例如:迪士尼集團與Sphero新創合作推出「星際大戰」原型機器人,在迪士尼的行銷與網際通路資源挹注下,該機器人成為2015年的暢銷產品,而鴻海也成功與阿里巴巴攜手成立創客製造平台「淘富成真」。

藉由兩跨國企業投資結盟的新創模式讓企業創新,對兩企業有1加1的加乘效果。因此,對於目前亟思強化經營體質、擴大營運規模的台灣跨國企業而言,投資研發創新、跨領域結盟或是經營科技加速器的模式已證明是一條可行之路,加上善用其他企業資源建立創新互利合作方式,才能趕上企業全球化的腳步。

文 / 國際企業學系林俊偉老師 

出版 / 2018年6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