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考招看教育 - 靜宜學訊
跳到主要內容區

從大學考招看教育

ImgDesc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連動大學考招、作文獨立 測驗等,各界對大學入學議題的討論因立場不同 各執己見,而目前最大的教育挑戰是,太依賴考 試成績作為評斷能力的標準。

目前的入學測驗是在指定範圍反覆背誦、練 習大都能得到好分數,學校的名聲也因同學考上 名校而耀眼,教學方向更加以拿高分為優先。然 而,為了快速得到測驗結果的選擇題,並無法測 出理解力、綜整力或表達力,因此將學習歷程檔 案納入採計,才能深入瞭解同學在該科所投入的 心力及成果。

各界如此重視大學考招制度,極有可能是畢 業後即投入就業市場,大學成為定調未來的最 後機會,但教育有延續性,小學沒有具備小學程 度,在中學階段的基礎就會不穩固,進入大學也 容易產生學習困難。每個孩子的資質不同,不管 在哪個求學階段都要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志趣, 即使孩子對讀書沒興趣,也要訓練他具備一定的 基礎力和競爭力,尤其是城鄉差距或是弱勢孩子 的補救教學。

家長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有更多孩子贏 在起跑點,卻輸在續航力,而且非常不快樂。 其實,家長應該有點傻勁和信心,去相信孩子 可以找到自己的路,也許晚一點,也許跌跌撞 撞、不成熟,我們都應該聽聽孩子的聲音,幫 助他做決定,而不要幫他做決定。

不論入學制度如何改變,都應該回歸到教 育的本質。例如,數學課不要只教學生練習解 題,而是告訴他公式的故事和所代表的意義, 讓他對數學感興趣而不是排斥。唯有不把孩子 的表現當作是名校、名師的榮耀,幫助孩子真 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養成終其一生都受用 的主動學習習慣。只要各校持續以考上幾所名 校為號召,維持現有的教學模式,而不以幫助 學生多元探索、啟發潛能為思考,台灣的入學 制度問題便難以解套。 大學考招要變,因為我們必 須看見孩子有更多的可能, 為了解決十年後的人才培育 問題,改變是必然。

文 / 校長 唐傳義 採訪整理 / 鄭曉芬

出版 /《靜宜學訊》2017年7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