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法律 護權益 - 靜宜學訊
跳到主要內容區

懂法律 護權益

ImgDesc

 

在社會上的刻版印象中,有正義感的人想要念大學適合念法律,而念法律的大學生將來要從事法官、檢察官或律師的工作,讓人羨慕他們在法庭上攻防辯論的英姿及表現,同時享有高收入。事實上,並非每一位法律人都走上同樣的職涯道路。

社會版的新聞常有「恐龍法官」的揶揄,或許是法官的生活認知與一般社會大眾不同,或許是法官不宜與外界有過多的聯繫所致,才有神來一筆的脫線判決的產出。不過,當大家都在罵恐龍法官的同時,想想看你是否也隨波逐流地跟著一起罵,還是能夠冷靜地思考明辯問題之所在,是制度出問題還是人出了問題呢?

其實影響司法運作的關鍵是法治教育,由於民眾對人權、民事程序、法律責任等知識不足,當看到無法理解的判決便大罵司法不公,或者遇到車禍、爭執等法律糾紛便慌亂不已,導致對司法的不信任及無助感。因此,推展法學教育,藉由對司法知識及實務的認識,幫助民眾在面對社會議題能有更公允的觀點,同時保護自身權益,十分重要。

30年前台灣設有法學教育的大學僅有7所,時至今日設有法律學院(系、所)的大學近30所,每年培養的學生較以往為多,足見在大學端的法學教育已普及化。長年以來,從小紮根培育法治思想是中小學教育的一環,在知識經濟爆炸的時代,不宜苛求中小學教師擔負法治教育的火車頭。因此,法律學系大學生扮演著法治教育普及化的重要角色。以靜宜大學為例,每學期透過本校法律服務社的學生到台中海線地區國民中小學,利用晨間時間進行法治教育宣導,用創意活動引導孩童思考法律問題,讓法治種子從小紮根、發芽成長。

想要實現司法正義,民眾需要有充足的法律素養,唯有經由法學教育普及化,讓更多人提升自己的法學常識,懂得保護自己,台灣的民主法治發展才能更加健全。

 

文 /法律學系主任李介民
出版 /2018.11.06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