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不可能被AI取代 - 靜宜學訊
跳到主要內容區

我永不可能被AI取代

ImgDesc


最近,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推出的GhatGPT之強大語言文字生成、對話、創作功能又掀起了新一波對「人工智能(AI)是否將全面取代人」的討論熱潮。

確實,人工智能的發展有沒有局限?有一天人會不會完全被人工智能取代甚至毀滅?連已故英國天文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 (1942-2018)都有此擔心,並發出警告。

但,問「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人」其實跟問「機器能不能取代人?」基本上相同,而且經驗已經給出明確答案。事實清楚表明機器不但能取代人,而且能做許許多多人所不能做的事,並做得比人更好更有果效。因為機器不是生命,更不是人,因而沒有人之生理、心理、思想、意志、情感的種種限制,故可以無知無覺、日日夜夜按著機械原理做著許多人做不到的事。

 一樣,凡可透過演算法(algorithm)掌握、運作的工作,人工智能也能做,而且做得比人更好,更有果效。例如,電子計算機算得比人更快、更準確,許多龐大、複雜的計算都能快速又精確地算出來,它當然就可以取代人做所有與算計相關的工作。

於是,將人工智能與機器結合起來,就產出功能幾乎無可限量的各式各樣人工智能機器來。這個科技成果已活生生地展示在我們面前,現今每個生活領域都幾乎全面人工智能化了,手機可謂最為顯著的代表,一個手掌小的機器,卻有計算、測量、照相、錄音、錄影、通訊、直播、開會、聊天、寫作、遊戲、查詢、導航、觀賞等等功能,真是神乎其「技」。

這樣,什麼事人工智能無法做?幾乎沒有。只要能造出可運作人工智能的精巧機器,人工智能幾乎能做我們所能做的事,很難在此設下限制。若然,人豈不可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了嗎?這樣,人還有什麼存在價值與獨特意義?

這絕非無病呻吟,而是非常現實又致命的問題,對人類社會或個人皆然。可以想見,如果人凡事都由人工智能代勞,都依賴人工智能,那麼愈來愈多的工作就必定為人工智能取代,於是失業問題必愈來愈嚴重,人就必須與機器競爭;相對地,人也會愈來愈喪失能力,以致於愈來愈無能。當多數人都如此時,國家社會乃至整個世界也就愈來愈容易被野心分子全面監控與操控,人也就很難不成為集權獨裁者的奴隸,毫無獨立自由可言。

但,人工智能果真可以取代人嗎?人果真會因之失去獨特的存在價值與意義嗎?我認為,不會!其實,說到底,人工智能不是生命,連一隻單細胞的草履蟲(paramecium)都不如,怎麼可能取代人?又怎麼可能取代我?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我過我自己的生活,代替我成長、學習、奮鬥、選擇、相愛並經歷這個世界,以及面對並承擔生命中的種種挑戰、困境與不幸。因此,沒有任何一個人能代替我感受我生命的快樂、喜悅、幸福、罪惡、痛苦與死亡。簡言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取代我知覺、意識、感受我自己的痛苦、悲傷、憤怒、哀慟、不幸、快樂、喜悅、幸福。唯獨我自己能。我是一個唯獨自己能意識、思想、決定、感受、評價自己的價值與意義的自我(self)與主體(subject),具有獨一無二的主體性(subjectivity)。這就是我的固有(inherent)又內在(intrinsic)之價值所在,完全無法為任何他者所取代,即便我的體能、智能、才德如何不如人。

總之,我的生命只能自己活,我的人生只能自己過,我的道路只能自己走,我的愛人只能自己愛,我的一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生老病死以及所為之是非善惡只能自己體驗與承受,當然,我的生命價值與意義也只能自己創造。這就是我無可比擬的獨特性。活生生的他人既不可能取代我,沒有生命的AI更不可能,不,完全不可能。

這樣,我生命的真正挑戰不是其他的什麼人或存在物可否取代我,而是我能否真正認識且活出生命的永恆真理、價值與意義。若能,我就有永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若不能,我就可有可無。

因此,除非我放棄當人,放棄努力追求真理與美善,放棄好好活出自己獨特的生命價值與意義,否則我永遠不可能為AI所取代,也不應該被它取代,無論它的功能如何強大。

 

文 / 生態人文學系哲學教授  柯志明老師
出版 / 2023年3月14日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