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你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嗎?醫生?工程師?明星?還是老師?當你還在思考自己要不要當老師時,有一群學生已經開始在練習當老師了。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每年暑假都有一群學生參與「教育史懷哲計畫」,實際規劃及執行課程,為弱勢家庭的國中小學生課業輔導。
誰啟動了教育史懷哲計畫?
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875年出生於德國。他原本是神學家,在29歲時因得知非洲剛果人民嚴重缺乏食物與醫療,而改學醫學。他38歲時前往非洲從事人道醫學工作,並長期待在非洲,救人無數。他也因此在1953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很多教育研究指出,學童在放了暑假後,學業表現會比假期前差,這個現象稱為夏季學習失落(Summer Leaning loss)。而Cooper等人發現這種夏季學習失落的現象在低社經地位家庭子女身上尤為明顯。推論可能是因為低社經地位家庭較無法提供學童暑期學習的教育資源。由於夏季學習失落,低社經地位家庭子女開學後的學業成績會比一般家庭子女差,而如果不加以補救的話,這個差距會隨著年級增加而加劇。
為了鼓勵師資生仿效史懷哲服務的精神,利用暑假期間,為弱勢家庭子女課業輔導,減緩夏季學習流失之現象,教育部從民國95年開始推動「教育史懷哲計畫」,靜宜在當年即成為第一批參與「教育史懷哲計畫」的師資培育大學。之後每一年,我們都有10至30名師資生,在炎炎夏日,犠牲自己的假期,服務弱勢家庭中小學生。這十多年來,靜宜大學的中等及國小教育學程的師資生,每年都組成一至二個團隊到梧棲、沙鹿、或清水地區的國中或國小服務。只有在2021年暑假因Covid-19,全臺進入三級警戒,而暫停一年。
教育史懷哲計畫的特色
不同於一般的夏令營,「教育史懷哲計畫」的活動有以下特色。首先,參與史懷哲活動的學童全部是弱勢家庭子女,包括低收入戶、單親、隔代教養,或其它家中無法提供學童足夠教育資源者。每年本校師資培育中心會討論服務地點,考量師資生交通便利性,都以靜宜附近區域的學生為主。往年曾服務過的學校包括大德國小、北勢國小、沙鹿國中、清泉國中等(今年在清水國小服務)。服務的地點是被服務學生所就讀的中小學,而活動期間的教材及午餐費用都由教育部之「教育史懷哲計畫」支應,相關經費的申請與核銷等行政事務則是由靜宜師資培育中心的行政人員負責。
再者,「教育史懷哲計畫」主要目的是減緩夏季學習流失的現象,故是以學業輔導為主,非學業活動的活動為輔。為了達到有效教學之目的,活動的時間也較一般營隊活動長。以靜宜2025年暑假的教育史懷哲計畫為例,師資生設計了3週,每週5天,每天8小時,共120小時的課程。在這3週內,師資生除了要設計課程及輪流教學外,也要負責管理學生在校期間的作息。可說是完全應用自己教育學程所學,扮演一個教師的角色。為了給這些師資生最大的支援,每年都會由靜宜師資培育中心二位專任教師擔任計畫負責人,在活動前帶領師資生們規劃課程。而在15天的活動中,每天也都會有一位師資培育中心的老師親自到活動的學校,關懷活動進行情形,並協助參與的師資生解決授課過程中的班級經營管理或教學上的問題。因此,「教育史懷哲計畫」雖然是由師資生主導,但師資培育中心所有教職員可說是全體投入。
每年「教育史懷哲計畫」的上課方式不一樣,當報名的學生較多時,會依年級或年段分組;但如果學生人數不多時,就採混齡編班。以2025年的教育史懷哲計畫為例,因報名學生只有30名左右,而師資生也只有13人,故採混齡編班方式。各個課程的教學模式也不一,有的課程是由2位以上的老師共同授課,其餘師資生協助學生學習或觀課;而有的課程則是由一位老師單獨授課,其餘師資生觀課,並適時地協助學生學習。不論是哪種授課方式,師資生的團隊合作及互相支持是最重要的因素。每天學生放學後,師資生一定會一起分享自己觀課的看法,協助同儕及自己成長,增進自己的教學及班級經營技巧。
史懷哲式成長:在奉獻中,活出你的理想
「教育史懷哲計畫」的目的是減緩低社經地位家庭學童夏日學習流失,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它也減緩了修習教育學程學生夏日學習流失的現象。歷年來,許多參與「教育史懷哲計畫」的師資生都表示,透過課程設計、觀課及每年活動後的討論,他們更能理解課本上各種教育理論如何在教育現場實現,並加深對課本內容的記憶。一次我去某國小關懷從事「教育史懷哲計畫」的師資生時,一位師資生很高興地告訴我:「老師,我們用了你上課教的操作制約來管理班級秩序,真的很有用!」而一位在2025年暑假參與的師資生也表示,經由這次的服務,她知道要如何去用小學生了解的方式來講解課程內容,更能結合課本內容與實務了。
友誼可以說是很多參與「教育史懷哲計畫」的師資生另一個重要的收穫。從服務前的準備,到3週的服務與活動後的檢討,師資生必須團隊合作,一起解決教學上及班級經營上的各種困境。一起哭一起笑,很多人也因此找到了一生的好朋友。很多參加「教育史懷哲計畫」的師資生在畢業後可能因工作分散臺灣各地,但他們總是會利用各種機會相聚,甚至多次相約回來靜宜走走看看。
自我實現應該是很多參與「教育史懷哲計畫」的師資生最大的收穫,他們表示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挫折。但是,學生對他們的接納與信任,以及服務學校老師對他們的肯定,都讓他們相信自己犠牲了三週的假期是值得的。一個師資生表示:「結業式時,看到家長翻閱學生學習檔案中的喜悅的表情,我就覺得這三週的付出值得了。」另一個師資生也說:「最後一天,一個學生跑來問我,以後還會不會辦這個活動,他還想要參加,我差點哭出來。」
史懷哲說:「成長為你的理想,讓生命無法奪走它(Grow into your ideals so that life cannot rob you of them)」。靜宜大學的師資生,因為自己的理想而修習教育學程,期能成為一名中學或小學教師。透過教育史懷哲計畫,他們逐步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成長為自己的理想。
文 / 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 呂文惠主任
出版 / 2025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