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小鎮 - 靜宜學訊

烏克蘭小鎮

ImgDesc


戰爭初期,在烏克蘭有一個居住在盧卡什夫卡(Lukashivka)村裡小鎮上,叫霍洛博諾斯(Horbonos) 的家庭,他們在俄軍部隊前進之前,便到鄉間躲藏避難。一天,在這小鎮遭到襲擊之後,他們回到家中,發現房屋有一大半都已成了廢墟,唯一還可居住的地方是屋裡的地下室,那是可躲避炸彈的地方,沒有被摧毀。但最令他們大吃一驚的是當進到地下室時,發現有五名俄羅斯士兵就住在那裡,以躲避炸彈或槍擊。因為這房子位在戰爭前線,因此任何一方的軍隊都有可能來到這裡。這幾位士兵拒絕離開這避難所,這家人只好和他們一起住在這小小的地下室裡。士兵們從不放下他們的步槍,也不外出,除非是要去買生活用品、尋找食物,或被上級傳喚時。烏克蘭這一家人除了要買必需品,否則也不太出門。他們就這樣共同居住了三個星期。

漸漸地,最初的敵意和不信任感逐漸消散,他們開始在小事情上合作,並相互了解。這幾位凶悍無比的士兵,每人都有母親,有的還有妻子兒女,他們曾經試圖與遙遠家鄉中的親人聯繫,他們思念貧困、受苦的家人……。而屋裡的烏克蘭家庭,一開始還指責士兵造成如此多的破壞和死亡,但漸漸地他們開始看到,在那些步槍和頭盔的背後,在那佈滿刀痕和傷口的堅韌皮膚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為自己受苦的人,一個不想去那麼遠的地方種下毀滅和死亡的人。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的行為是出自於被體制、被戰爭機器所強迫。儘管所處的立場不相等─入侵者和被入侵者─,他們發現沒有人希望這場戰爭發生,他們不恨他們的鄰居,他們不想播下死亡的種子,最終他們所希望也渴望的,是彼此能夠在和平之中,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一般的民眾不想開戰。他們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能成長、結婚、生子、交朋友、準備派對、度假……,有誰在他們正常的頭腦中會想要去殺人?播下仇恨?發動戰爭的是政府,並且這政府還設法讓人民為它開戰,甚至必要時以強迫的方式上戰場。而這並不僅只發生在俄羅斯。我有幾位烏克蘭的朋友,他們不能離開這個國家,因為他們是男性。老年人、婦女和兒童可以自由出境,唯獨男性被禁止。他們必須隨時待命,以答覆國家的從軍徵召。

人人都說這將是一場長久戰,我一點也不驚訝。有一些國家不停地將武器和金錢運送給烏克蘭。如果沒有武器、沒有金錢、沒有男子,就不會有戰爭。到底誰是這場戰爭中的受益者?但我們知道誰是受害者:首先是烏克蘭人民失去了生命、遭受痛苦和摧毀;俄羅斯人民同樣深受其害,他們的孩子在前線戰死,而後方的生活也變得艱難困苦。許多其他國家的人民也受到影響,有人說經濟制裁對歐洲的傷害比對俄羅斯的更大。美國納稅人民也遭受了損失,他們的錢如水般源源流入在這場大屠殺中。而在非洲,由於無法進口作為其飲食基礎的小麥和玉米,許多國家很快就會遭遇到飢荒的來襲。

這場瘋狂的戰爭必須停止。但是,如果不揭露那些為了見不得人的利益,暗地裡操弄這一切的人,這將是不可能的。誰,是那些人,在這場戰爭中受益?

 


文 / 校牧  沈拉蒙神父 Fr. Ramón Santacana
圖 / Mathias Reding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11421076)
出版 / 2022年6月1日

參考資料來源:
https://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2/05/putin-war-propaganda-russian-support/62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