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村」這一名詞,近年來在台灣各地方大量湧現,靜宜大學附近就有幾個具全國知名度的彩繪村或社區彩繪,也成為網紅打卡、IG拍照熱點,如嶺東科大附近的彩虹眷村、沙鹿仁美里彩繪村、靜宜旁邊的夢想街等處都是代表。
離開靜宜,離開沙鹿,台灣近年各地彩繪村的數量的確不少,彩繪村的出現,確實活化了部份社區因人口外移或位居偏鄉,引起社會多方關注與討論;但也因彩繪村大量出現,也衍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遊客激增帶給社區日常生活的擾動、彩繪圖像著作權爭議性等議題,漸漸浮上檯面,地方創生的意義與實踐,重新被檢視。
確實,在地文化經營與社區營造,除「彩繪村」這一概念下,是否還有別種地方與對外對話的可能性?其實,散落在台灣幾處小鎮、村莊聚落的社區營造成功案例,是值得參考與思考。如台南後壁土溝村、南投桃米社區、竹山小鎮的社區營造,都是不同社區意識構築下所產生的地方創生典範。
台南後壁村聚集了一群年輕人長期駐點社區,深入傳統農業聚落文化,點燃了台灣在地文化如何保存與推動的典範,在寂靜的鄉村打造一座農民藝術村,傳遞著鄉間的優雅慢活生活美學,也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南投桃米社區在九二一大地震嚴重受創,復建後的桃米社區居民,堅持以永續的生態家園面對未來,也因此,桃米社區亦成為台灣聚落社造的典範之一,原因則在於社區意識與在地自然環境保育的連結,有了很深刻的對話空間,桃米社區不僅僅有紙教堂這一建築主體,在地居民強烈的生態保育觀念,更是重新對待土地的核心與價值,這一社區共同意識,促進了桃米社區有了深度觀光的資產及其可能性。
南投的竹山小鎮近年也從產業沒落、人口外移的這種現實情境中,有了被改造的想像與可能。這其中與南投在地年輕人重新檢視在地文化的特殊性與其意義性有絕對的關係,竹山小鎮在地青年何培鈞心懸竹山歷史的美好,舊事物的溫暖,於是建起了台灣最美民宿之稱「天空的院子」,從此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也透過在地舊有空間的再利用,重新活化與連結起將失去身影的在地產業,開創竹山小鎮新的面貌,何培鈞帶領竹山小鎮青年進行的地方創生,更成了亞洲社造與青創的焦點。
我們走在沙鹿的仁美里、靜宜的夢想街,或帶著朋友進彩虹眷村拍照、打卡之外,其實,這些與我們日常平行的空間裡,也還有更多藏在這小鎮的日常生活中,蘊蓄在這紅土大肚山的空間場域裡,有更多值得被關注與推廣的文化;拍瀑拉族與大肚山王國的歷史文化、王勳信仰與台灣近代史發展、大肚山上的台灣原生種野百合齊聚在春天裡,綻放生命芬芳,以及沙鹿特殊地質形成的湧泉,都是非常具有在地特色與文化意義。這些珍貴的在地文化如何被附予新的敘事意義與故事性,則是在彩繪這一單項表現之外,認識與詮釋沙鹿地方之美的其他方法。靜宜與沙鹿居民共生共存已久,如何讓沙鹿長久蘊續的文化。
地方靜默,文化緲緲,惟有人走進來駐足、停留與感受,始能見那歷史與在地的一抹天光瀲豔。
文 / 台灣文學系 黃文成老師
出版/ 2019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