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民經濟看原住民大學生選課方向 - 靜宜學訊

從原民經濟看原住民大學生選課方向

ImgDesc

 

受教育的目的,除了自我目標及幸福人生的探索,在人類社會生存上,也是重要生存技能培養的過程,一般來說教育的功能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的功能,其中經濟的功能是指教育可提供經濟生活所需的技能、教育在培養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教育可促進經濟成長及教育可改進人類生活品質。相較於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思考邏輯為主流的社會經濟體系下,收入及財富的多寡,很容易成為判斷許多人事物價值的思考元素,原住民族學生在求學階段,應盡快熟悉及培養相關的能力及敏感度。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每四年調查全國原住民的經濟狀況調查,是重要的原住民經濟狀況資訊之一,最近期的兩份報告是以民國103年及106年的資料調查,其訊息是提供原住民學生未來很好的求學規劃參考。

薪資」是原住民族家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原住民族家庭收入依賴主要收入來源為薪資收入佔81.59%,遠高於我國全體家庭的65.96%,顯然原住民族家庭無法從工作以外的方式(保險、投資、租金等)獲得家庭收入,所以當主要家計負責成員發生就業困難,甚至失業時,會對原住民族家庭的家計生活將造成嚴重的影響。原住民族的確對於投資理財有強烈的需求必要性,比照原住民主要的工作類型以農牧及勞力工作為主的就業情形,一旦體力及健康狀況不佳時,直接影響的就是收入,原住民學生在大學培養相關投資理財觀念就更有必要性及迫切性。

原住民族家庭每年可支配所得為74.02萬,是我國全體家庭的0.73倍
訪談過許多移居到都會區的原住民收入情形,以從事板模鋼筋的族人為例,認真工作時,收入一個月達到8、9萬的不在少數。調查中指出,原住民族全體平均收入少,以至於原住民族在都會區常有財務狀況,銀行信用不足,問題就出在工作的不穩定性、理財投資觀念的缺乏,以及支出分配不當;勞動部及地方政府每年皆有提升原住民收入的方案及相關的產業研討,但往往搔不到真正的根本問題─基礎教育程度的不足。在網路通訊發達的時代,原住民偏鄉能接收到的教育資源不會少,各大學原專班甚至有免試入學的優惠,原住民族能受到多元教育資源的機會已越來越多,靜宜大學更是即將開辦原住民學士及碩博士一貫的人才養成學程,可以預見的是,在原住民教育漸漸被社會重視下,下一代的原住民教育程度隨著教育資源的擴充,將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知識份子擔任原住民政策決策者,以及原住民社會的中間份子,收入差距也因此漸漸拉近與非原住民的差距。

記得在課堂上講述經濟學時,常常以讀大學或不讀大學(選擇就業)的機會成本為例,每當看到原住民族大學生休、退學的比例較高時,很想將學生的人生機會成本算出來,勸進繼續就讀,希望不要輕易放棄學籍,在此期許原住民大學生共同發揮同儕影響力,善用學校輔導及補助資源,能在處理經濟問題的同時,也能順利完成學業。

原住民族家庭支出,利息支出、菸酒及檳榔比例偏高
依調查報告的數據,原住民族之家庭支出,以利息支出、菸酒及檳榔比例較非原住民高,反映了原住民族支出了不少冤枉錢,其中原住民資金借貸的利息支出是全體國民的三倍。針對這明顯的差別,政府部門應該多向原住民族宣導資金借貸的風險外,更突顯出原住民族對於理財的缺乏及需求;收入扣除多支付的利息,以及非生活必要的菸酒、檳榔的支出,加上前述的所得差距,也就造成全體家庭的消費支出能力約為原住民族家庭兩倍的結果。

另一個切身的問題就是原住民族健康的問題,依據內政部調查,原住民族的平均餘命較非原住民少8至9年,雖然歷年來大專原住民學生就讀大專的學門,以醫護人員(其實是護理人員)為最多,也無法改進此現象。健康問題非單一因素造成,須從政策、制度、醫療資源、家庭因素、居住地、生活飲食習慣等等因素來探討,原住民族大學生能做的是利用學校資源,多鍛鍊身體外,也可以多研習相關健康的課程,特別是原住民健康飲食觀念建立的相關的課程,未來畢業後回到部落,如果能結合近年來興起的原住民特色飲食,搭配原住民原鄉的在地觀光產業,絕對是可行的產業方向。

 

文 / 原住民文化碩士學位學程  曾冠傑老師(泰雅族)
出版 / 2020年03月10日

參考資料:
1.106年臺灣原住民族經濟狀況調查,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
2.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2019。